小店剛開始的時候,因為常有客倌問到關於焦段選擇的問題,所以我們寫了一篇這樣的文章幫助大家方便選擇適用的焦段
(小店語錄:先要拍的到,才能談拍的好不好~拍不到,畫質再好也沒用XD)
<快速傳送門 http://syimage.pixnet.net/blog/post/29989934 內有帥哥美女>
由於當時器材的限制(因為全幅機跟長鏡都借出了,所以只用了一隻18-200mm來拍攝),想說後面再來補齊,沒想到這一補就補了四年....
不過有補總是比沒補要好,遲到總比沒到要好,所以再製作了一份更完整的焦段選擇讓各位參考~~
首先,先讓各位了解一下對應的位置跟距離(google圖),標紅點的是拍攝位置,標新優攝影的是租鏡頭的地方,標藍點的是指示遵行方向的標誌
(來過的客倌應該發現了,是的,照片是之前拍的....人客啊,我們說到做到,只是時間上有些許的落差而已...)
依照Google大神的比例尺,我們標上了距離好供各位參考;器材則是用全幅機,所以DX或APS-C的請再乘上倍焦噢(Nikon X1.5,Canon X1.6)
基礎說明完畢,來看看各焦段的拍攝效果吧
1.15mm 魚眼
站位點就是在兩條斑馬線的中間位置,由於魚眼的視角範圍是180°,所以左右兩邊都完整入鏡了。畫面由中間區域向外,越外圍變形越大。
一般會拿來表現寬闊的大景或夜空,但曾看過用魚眼來拍攝人像,也蠻有趣味的。
2.14mm
拍攝風景最常用的焦段,視角114°。
3.24mm
目前的標準廣角焦段,視角84°。
4.35mm
廣中距最好用的焦段,視角63°。一般現今會認為這是屬於標準焦段,但在原廠表列中,這焦段還是算在廣角段。
5.40mm
我們目前手上其實並沒有40mm的這顆鏡頭,但是想說原廠有出,就順手拍了一下。視角57°。
6.50mm
標準中的標準,人像的好選擇,沒有誇張的變形,也不會給被攝者太大的壓力。視角46°
7.55mm
標尺有就順手拍,視角45°。
8.70mm
24-70mm的終點跟70-200mm的起點,算中距焦段,視角34°。
9.85mm
中距特寫人像鏡,視角28°。
10.100mm
中距特寫或微距,視角24°。
11.105mm
有 Canon 當然少不了 Nikon,視角23°20'。
接下來我們有請號稱穿完高跟鞋有170的人型麻豆出場~~(新優之花,是說目前也就這麼一朵啦...)
底下的距離是我們抓離拍攝點60M的時候,在整個畫面上的視覺比例,當然如果機身解析夠都還可以放大裁切
12.120mm
這裡開始就算望遠焦段了,視角20°20'。
13.135mm
視角18°。
14.180mm
視角18°40',在1:1的顯示下,路底的指示牌已經可以看到一些細節了
15.200mm
視角12°,這張剛好有位阿伯騎車過來,1:1的時候,勉強可以辨識他的表情了。
16.300mm
視角8°15',同樣,在1:1的顯示下,指示牌細節已經可以完整呈現,對面文心路上的門牌也可以看得出號碼了。
17.400mm
目前本公司不用增距鏡下的最大焦段,視角6°10'。(註:這個紀錄被 Tamron 150-600mm 所打破囉)
好的,因為 sample 照只有拍到 400mm...
就先簡單統整一下焦段的差異囉
(旁白盛竹如:讓我們繼續看下去~~~)
上面這張是 400mm 的照片,然後將鏡頭在 120mm 所拍攝的照片截圖貼在旁邊...
手邊有尺的客官可以拿來螢幕量一下,大人和小人的身高差距大約差了3.3倍,
這也跟 400除以120 = 3.333 的結果約略相等,
所以在您 想要偷拍 (誤) 的時候,長焦段是不是比較有利呢?人物大小真的有差~
但是!!若您今天希望拍攝的是建築物及風景題材,需要將較多的景物容納進畫面中時,
您也會發現廣角鏡的魅力所在,廣角鏡頭所能呈現的畫面張力感,與長鏡頭那樣的場景壓縮感完全不同~
不只是長鏡頭可以把遠處物體拍很大這點可取而已喔!
您可以依距拍攝空間的大小(室內/戶外),拍攝的題材(人物/物品/風景),
估計一下大約的拍攝距離,以便選擇所需的焦段喔~~!
--
其實焦段的影響不只是拍攝距離的不同,
也會影響主題和背景在視覺上距離的改變,(洩露一下關鍵字:透視),關於這個部份就等小店有新的 sample 圖片再開新篇幫各位客官補上啦!
(再次拖稿中......)